中华吉氏歌
作者:英雄无敌 日期:2007-04-29
在给儿子起名的过程中突然想知道我的姓起源,我的祖先来自哪里。求助万能的google,居然真能找到,摘录部分
...
中华姓氏中的“吉姓”是从上古先民“吉”字“图腾符号”中演变过来的。按吉世芳先生考证,吉姓的起源与“吉”字“图腾符号”所表示的“吉方”和代表的“吉光(吉光神马)”相关联。
那么,上古的“吉方”和“吉光”到底指的是什么呢?现告诉大家:
“吉方”指一块好地方,这里是吉姓族人最初的发源地;而“吉光”则指上古时的一个“吉姓部族”,他们生活在“吉方”这块地方,并以“吉光神马”为部族的图腾。“吉方、吉光与吉姓”故事的具体内容如下:
上古之时,在山西——陕西的黄河沿岸有个地方叫“吉方”,吉世芳先生已在中国地图上标出了“吉方”的具体位置和区域范围。按《山海经》、《抱朴子》等古代文献之说,在“吉方”这块地方曾经生活、蕃衍着一个从事狩猎的部族,族人特别善于捕捉猛烈的野马;由于他们狩猎的经验丰富,捕杀猎物的本领高超,因而食用自给有余,族人就将所捕捉到的活野马驯养成来似飙风、去如闪电的骏马,并命其名曰“吉光神马”。于是,后人就将这个上古的狩猎部族称之为“吉光部族”。
“吉光部族”人以“神马”为图腾,其“图腾符号”就是“吉光”,该部族的首领(酋长)也被称之为“吉光”。我们都知道有“吉光片羽”这句成语,其中“吉光”二字就是指上古传说中的“神马”。
“吉光部族”人不仅学会了驯野马,还最早发明了交通工具——船和车。他们锯砍下参天大树,用大树的木材制作出木船和木车,并用驯养的骏马来拉车。由此可见,“吉光部族”人对中华文明的巨大贡献是功不可没的。
按《山海经》、《史记》的相关记述,“吉光部族”的首领“吉光”乃系上古“五帝”中黄帝的第八代孙、帝喾(帝俊)的第五代孙。由此可见,上古的“吉光”既是我们吉姓族人的老祖先,也是黄帝之孙。
按《姓源》之说,“吉方”之地“吉光部族”的后裔,到商代之时已发展成为一个侯爵方国,名叫“吉国”,国人以“吉”为姓。后来,吉国被其他诸侯国所兼并,该国的吉氏后裔要么继续在这里居住,要么迁居到其他地方去了。到了隋代,这里是“吉昌县”,唐代改为“吉乡县”,金代又升为“吉州”,如今则是山西省的“吉县”;在吉县之北有吉山,再往北是永和县,在永和县东北35里处则有佶北山,这些地名都与“吉姓”相关联。
...、“吉姓”由“姞姓”而来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吉氏出自姞姓,黄帝裔孙伯鯈封于南燕,赐姓曰姞,后改为吉。”按《新唐书》之说,“吉姓”由“姞姓”而来,是黄帝裔孙伯鯈的后代将“姞”改为“吉”了。因此,伯鯈是我们“吉姓族人”的祖先。事实上,汉代及其以后的“中华姓氏”中就有“吉姓”而没有“姞姓”了。
...,随着“姞姓氏族”的子孙蕃衍,其后裔中的一支形成了“姞姓鄂氏族”,并建立了一个以“姞”为姓的鄂方国。商代之时,这个“姞姓鄂国”被封为侯爵国,建都野王(今河南沁阳),周初时又迁徙到湖北鄂城,西周中期时被楚国熊渠所并。鄂国被并后,“姞姓鄂氏”中的一支迁徙于当时楚国西北的房陵(今湖北房县),吉甫的先祖就是这支“姞姓鄂氏”中的一员。由此可见,吉甫的先祖姓“姞”,吉甫家族是“姞姓鄂氏”的后裔。
...最早介绍吉氏由来和世系的谱牒文献当数《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和唐代林宝所撰的《元和姓纂》。这两部文献中说“吉氏”有两大来源:①吉氏出自姞姓,后改为吉的;②吉氏是周尹吉甫后代,以王父之字“吉”为氏的。我们考证后认为,“吉氏”的这两个来源实际上可以合并为一个,即“吉氏出自姞姓”。因为周尹吉甫(即“西周师尹吉甫”)的先祖原本为“姞姓”。
...《诗经.小雅.都人士》:“彼君子女,谓之尹吉。”我们认为:《诗经》中的这一篇的确是吉甫本人所作,这两句诗也恰恰点明,吉甫的后代已不再是“兮氏”而是谓之“尹氏和吉氏”了。吉甫在《诗经.小雅.都人士》中记述自家后代的姓氏,这就是原始凭证。这种第一手的资料是完全可信的,而后代学者对这两句诗意的揣测之言,多系牵强附会。
... 宋代《广韵.五质》:“吉下云姓,出冯翊,尹吉甫之后。”
明代《万姓统谱.氏族博考》:“吉,冯翊,徵音(古代“五音”之一),周尹吉甫之后,以王父字氏。”
...在“姞姓雍国”东迁时,并非所有的“姞姓”族人都随之而迁河南了,其中有部分族人仍留居于雍地生活,这些留下来的“姞姓”族人后代在西周时已“改姞为吉”了,而东迁的“姞姓雍氏”后代则可能以其氏“雍”为姓了
...按史料记述:山西古有吉国,国人以吉为姓氏,但无史籍可考,也不详山西吉氏的宗支与世系。
按元代以前的历史文献资料记述:
(1)汉魏时的吉茂曾任山西临汾令,其祖籍冯翊;
(2)东晋时的吉挹曾领晋昌(今山西定襄)太守,其祖籍冯翊;
(3)唐初道士吉善行是晋州大通堡(今山西临汾)人;
(4)北宋熙宁时登科的吉甫是绛州(今山西新绛)人;
(5)宋代登科的吉临是泽州(今山西晋城)人;
(6)宋代画家吉祥是平阳(今山西临汾一带)人;
(7)元代山西汾西人吉祥(字瑞之)被追封为“冯翊君侯”,元至治二年时立有“追封吉祥碑”,现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文系赵孟頫撰书;
(8)“冯翊君侯”吉祥之子吉天英在元末时曾任山西道宣慰司副使,后被追封为“吉公”。
由此看来,元代以前的山西吉氏,要么就是祖籍山西的本地人,要么就是祖籍陕西冯翊后迁徙山西的。
按明代以后的民间吉氏家谱记述:
(1)江苏丹阳吉氏家谱中说:北宋末年,山西汾州有吉氏三兄弟迁徙南渡,散居于江苏丹阳、镇江、苏州等地,丹阳始迁祖为吉福一、镇江始迁祖为吉福乾,丹阳、镇江吉氏的后代,有一直定居于此的,也有在明、清时迁居南京、苏北、浙江、安徽等地的;苏州吉氏后代不详。
(2)江苏泰兴、河南卫辉等吉氏家谱中说:北宋哲宗年间,其先祖由山西汾州南部迁居江苏苏州阊门,元末时又从苏州阊门迁居江苏泰兴延令环溪镇,泰兴始迁祖为吉燕居;泰兴吉氏的后代有一直定居本地的,也有迁居外地的,其中吉燕居的次子吉隆于明洪武五年迁居河南卫辉。
(3)湖南安化、临澧、重庆潼南、四川内江等吉氏家谱中说:北宋末年,其先祖由山西洪洞迁居吴西豫章(今江西南昌),元末时又从江西迁居湖南,湖南始迁祖为吉昆元,其后代散居于湖南岳州、浏阳、溆浦、安化、临澧、辰州、界亭等地;吉昆元的一个儿子吉忠善于明永乐二年由湖南溆浦迁安化,吉忠善的后代吉显文于清康熙三十六年又从湖南安化迁居四川蓬溪(今重庆潼南),其中有一支迁居于四川内江白马镇。
(4)江苏宝应、金湖等吉氏家谱中说:其先祖是山西北廷(庭)人,元末时迁居苏州阊门,苏州始迁祖吉昌是湖南始迁祖吉昆元的从弟,吉昌在明洪武年间曾任监察御史,后被谪至海南儋州;吉昌之孙吉福(吉福四),于明初时从江苏苏州迁居宝应黄城沟;吉福的后代有一直定居本地的,也有迁广东连州的;吉福的七世孙吉鸢、吉鹏弟兄二人,于明嘉靖年间从江苏宝应迁居金湖丁宁庄。
... 1、云阳吉氏镇江丹徒支的始祖为吉福乾。北宋靖康年间(1126),为避战乱(宋金之战),福乾公与其两个从兄弟一起,从山西汾州迁徙江南。福乾公定居于江苏镇江,占籍丹徒(其从兄吉福一占籍丹阳),其后代形成了镇江丹徒吉氏。到了清代初年,镇江丹徒与丹阳两大支吉氏联宗,合称云阳吉氏。
2、本宗谱中各项内容是根据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云阳吉氏家乘.七修宗谱年表卷之十二》和清光绪九年(1883)《云阳吉氏家乘.八修宗谱年表卷之十六》而编排的。本宗谱的起止时间从北宋靖康起至大清光绪止,即公元1126年—公元1883年,跨时750多年。
3、云阳吉氏镇江丹徒支17世的吉世禄,于清乾隆年间举家迁居于安徽天长,形成了天长分支。本宗谱表中有☆号者为吉氏天长分支的直系祖先。
4、为避战乱(清军与太平军之战),云阳吉氏镇江丹徒支20世的吉森、吉棣、吉槐、吉楷和21世的吉煜、吉烺等族人,于清咸丰——同治年间(1851—1865)举家迁居于苏北东台县城内,形成了东台分支。本宗谱表中有*号者为吉氏东台分支的直系祖先。
5、为避战乱(清军与太平军之战),云阳吉氏镇江丹徒支20世的吉兆鳌,于清咸丰年间(1851—1861)携子吉顺龄(21世)等,举家迁居于苏北兴化县,形成了兴化分支。本宗谱表中有#号者为吉氏兴化分支的直系祖先
我祖父和曾祖父来自东台,应该是这一支了。居然能找到这些,如果今年过年有时间我想去看看了
中华吉氏歌
.
中华吉氏,庄敬自强;五千余年,源远流长。初始源头,有曰吉方;汾水之西,黄河之旁。驯养骁骏,神马腾黄;以木造车,始自吉光。万水朝宗,归绪炎黄;胙土命氏,姞姓发祥。后稷元妃,贤惠端庄;繁育周先,周姬兴旺。密雍鄂燕,四姞齐翔。密在甘南,雍聚陕疆,鄂迁湖北,燕处河阳。密须大鼓,声震天堂;三女投江,宁死不降;康公殉国,灵台高葬。雍山雍水,吾祖开疆;雍父作臼,美我稻粱;雍鬲雍鼎,永宝永藏。鄂侯谏纣,正义堂堂;位列三公,身瘁国殇;文武吉甫,为宪万邦;诗颂风雅,歌咏史章;西逐严允,东戍洛阳。伯倏封燕,浚水泱泱;姬姞联姻,奕世恒昌;燕姞梦兰,郑国添祥。蹶父孔武,传节八方;韩姞永好,感戴汾王。秦行郡县,新政登场;姞复为吉,省略女旁。两汉魏晋,及至隋唐;陕豫晋鄂,我族故乡;吉家郡望,冯翊洛阳。吉本卫汉,不畏强梁。吉朗尽忠,忠德为堂。吉挹尽德,勇战苻王。鹿皮系梦,兆禄兆祥。孝童擂鼓,肃政登堂。英贤辈出,祖德弥彰。香山九老,吉皎其行;齿德高劭,万古流芳。大历十才,诗满帝乡;中孚文采,神州共仰。永嘉祸乱,五代残唐;宋弱元狂,中原板荡。吉氏族人,星散八荒。西口关东,烟尘扰攘,吉州洪洞,梦里乡邦。两迁鲁冀,六徙南方;或奔苏皖,或入川湘;吴山越水,白下丹阳;吉氏宗亲,重振纲常,传续文明,再写华章。仕兴抗金,因功为将。和全奋起,义帜高张,勇抗蒙元,隶属天祥。天祥就义,南宋灭亡。将军归隐,武夷山乡,开基建邑,裔发琴江。大明洪武,骁骑二将,吉协吉劦,远戍盘江;保境安民,扫灭元梁;族群和乐,滇池欢唱。吉家苗裔,云贵蕃昌;江山一统,创业他乡。通海镇雄,伯仲同光;功勋彪柄,青史流芳。忠勤监察,御史吉昌。惟善攻书,立志自强。吉惠爱民,吉禹贤良。廉明清正,太守吉棠,入祀乡贤,俎豆馨香。亮初吟草,诗画双扬。东南才俊,不亚前唐。兄携弟侄,三登金榜,翰林太史,黼黻文章;四库全书,梦熊擎纲,入宴千叟,名倾将相。金粉东南,吉氏飞航,繁星璀粲,照耀四方。故国精英,崛起雍梁;允迪雄才,丕振四方;布政学政,政绩优良。长清长捷,后来居上;翰林进士,敬职朝堂。冯翊徽声,依旧高扬。赣粤闽桂,骏马行行;中孚后裔,奋发图强。吉安吉水,大历冠裳;吉村吉屋,识我汉唐。宝公善择,立籍浏阳,吉暨同根,棣萼芬芳。崐公后裔,发迹三湘,叙安诸邑,远及川康。茂公善咏,敬胜兴庠;八坤长乐,举世无双。千公高卧,松竹仙乡;六士峥嵘,光耀彭坊。学孔居闽,莆邑龙骧;蛟游琼海,黎汉呈祥。大升大文,诗怀浩荡;琼崖文运,双璧辉煌。义公彰义,创业宾阳,胡吉同周,三拱情长。东江西江,兰桂齐芳;竹林枫树,并发祺祥。仕明亮节,日月重光;吉田砺志,七子翱翔。北流扶来,白马镗镗;盛兴骏业,大仑大旺。玉林贵港,兴业琳琅;木格通曹,班凤朝阳。竹楼才智,教育兴邦;南国武训,百姓赞扬。吉氏四雄,金田鼓浪,天京建国,三王一相。辛亥风流,归于北洋;军阀混一,老蒋为王。列强环伺,日寇猖狂;鸿昌驱虏,威震蒙疆。星文抗敌,永定河旁;大刀慷慨,举国昂扬。八年血战,鬼子投降。中华故国,名列四强,洗雪国耻,屹立东方。山河再造,我族荣光。港澳回归,台澎路畅,金瓯宝鼎,五洲共赏。古往今来,吉人天相;天佑辛勤,福附忠良。吉氏薪传,瓜瓞绵长。祖德同钦,祖训毋忘:团结互助,爱族爱乡;修身齐家,为国争光。敦亲睦友,孝敬爹娘;为善邻里,平和谦让。业精于勤,毁之于荒;好学上进,争作栋梁。不沾赌毒,不涉黑黄;扶贫济困,驱暴安良;见义勇为,当仁不让。吉家吉业,和谐畅旺;千秋万载,地久天长!
(中华吉氏传人华芳、世芳,于丙戌年七月七日,再拜列祖列宗,敬诵)
...
中华姓氏中的“吉姓”是从上古先民“吉”字“图腾符号”中演变过来的。按吉世芳先生考证,吉姓的起源与“吉”字“图腾符号”所表示的“吉方”和代表的“吉光(吉光神马)”相关联。
那么,上古的“吉方”和“吉光”到底指的是什么呢?现告诉大家:
“吉方”指一块好地方,这里是吉姓族人最初的发源地;而“吉光”则指上古时的一个“吉姓部族”,他们生活在“吉方”这块地方,并以“吉光神马”为部族的图腾。“吉方、吉光与吉姓”故事的具体内容如下:
上古之时,在山西——陕西的黄河沿岸有个地方叫“吉方”,吉世芳先生已在中国地图上标出了“吉方”的具体位置和区域范围。按《山海经》、《抱朴子》等古代文献之说,在“吉方”这块地方曾经生活、蕃衍着一个从事狩猎的部族,族人特别善于捕捉猛烈的野马;由于他们狩猎的经验丰富,捕杀猎物的本领高超,因而食用自给有余,族人就将所捕捉到的活野马驯养成来似飙风、去如闪电的骏马,并命其名曰“吉光神马”。于是,后人就将这个上古的狩猎部族称之为“吉光部族”。
“吉光部族”人以“神马”为图腾,其“图腾符号”就是“吉光”,该部族的首领(酋长)也被称之为“吉光”。我们都知道有“吉光片羽”这句成语,其中“吉光”二字就是指上古传说中的“神马”。
“吉光部族”人不仅学会了驯野马,还最早发明了交通工具——船和车。他们锯砍下参天大树,用大树的木材制作出木船和木车,并用驯养的骏马来拉车。由此可见,“吉光部族”人对中华文明的巨大贡献是功不可没的。
按《山海经》、《史记》的相关记述,“吉光部族”的首领“吉光”乃系上古“五帝”中黄帝的第八代孙、帝喾(帝俊)的第五代孙。由此可见,上古的“吉光”既是我们吉姓族人的老祖先,也是黄帝之孙。
按《姓源》之说,“吉方”之地“吉光部族”的后裔,到商代之时已发展成为一个侯爵方国,名叫“吉国”,国人以“吉”为姓。后来,吉国被其他诸侯国所兼并,该国的吉氏后裔要么继续在这里居住,要么迁居到其他地方去了。到了隋代,这里是“吉昌县”,唐代改为“吉乡县”,金代又升为“吉州”,如今则是山西省的“吉县”;在吉县之北有吉山,再往北是永和县,在永和县东北35里处则有佶北山,这些地名都与“吉姓”相关联。
...、“吉姓”由“姞姓”而来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吉氏出自姞姓,黄帝裔孙伯鯈封于南燕,赐姓曰姞,后改为吉。”按《新唐书》之说,“吉姓”由“姞姓”而来,是黄帝裔孙伯鯈的后代将“姞”改为“吉”了。因此,伯鯈是我们“吉姓族人”的祖先。事实上,汉代及其以后的“中华姓氏”中就有“吉姓”而没有“姞姓”了。
...,随着“姞姓氏族”的子孙蕃衍,其后裔中的一支形成了“姞姓鄂氏族”,并建立了一个以“姞”为姓的鄂方国。商代之时,这个“姞姓鄂国”被封为侯爵国,建都野王(今河南沁阳),周初时又迁徙到湖北鄂城,西周中期时被楚国熊渠所并。鄂国被并后,“姞姓鄂氏”中的一支迁徙于当时楚国西北的房陵(今湖北房县),吉甫的先祖就是这支“姞姓鄂氏”中的一员。由此可见,吉甫的先祖姓“姞”,吉甫家族是“姞姓鄂氏”的后裔。
...最早介绍吉氏由来和世系的谱牒文献当数《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和唐代林宝所撰的《元和姓纂》。这两部文献中说“吉氏”有两大来源:①吉氏出自姞姓,后改为吉的;②吉氏是周尹吉甫后代,以王父之字“吉”为氏的。我们考证后认为,“吉氏”的这两个来源实际上可以合并为一个,即“吉氏出自姞姓”。因为周尹吉甫(即“西周师尹吉甫”)的先祖原本为“姞姓”。
...《诗经.小雅.都人士》:“彼君子女,谓之尹吉。”我们认为:《诗经》中的这一篇的确是吉甫本人所作,这两句诗也恰恰点明,吉甫的后代已不再是“兮氏”而是谓之“尹氏和吉氏”了。吉甫在《诗经.小雅.都人士》中记述自家后代的姓氏,这就是原始凭证。这种第一手的资料是完全可信的,而后代学者对这两句诗意的揣测之言,多系牵强附会。
... 宋代《广韵.五质》:“吉下云姓,出冯翊,尹吉甫之后。”
明代《万姓统谱.氏族博考》:“吉,冯翊,徵音(古代“五音”之一),周尹吉甫之后,以王父字氏。”
...在“姞姓雍国”东迁时,并非所有的“姞姓”族人都随之而迁河南了,其中有部分族人仍留居于雍地生活,这些留下来的“姞姓”族人后代在西周时已“改姞为吉”了,而东迁的“姞姓雍氏”后代则可能以其氏“雍”为姓了
...按史料记述:山西古有吉国,国人以吉为姓氏,但无史籍可考,也不详山西吉氏的宗支与世系。
按元代以前的历史文献资料记述:
(1)汉魏时的吉茂曾任山西临汾令,其祖籍冯翊;
(2)东晋时的吉挹曾领晋昌(今山西定襄)太守,其祖籍冯翊;
(3)唐初道士吉善行是晋州大通堡(今山西临汾)人;
(4)北宋熙宁时登科的吉甫是绛州(今山西新绛)人;
(5)宋代登科的吉临是泽州(今山西晋城)人;
(6)宋代画家吉祥是平阳(今山西临汾一带)人;
(7)元代山西汾西人吉祥(字瑞之)被追封为“冯翊君侯”,元至治二年时立有“追封吉祥碑”,现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文系赵孟頫撰书;
(8)“冯翊君侯”吉祥之子吉天英在元末时曾任山西道宣慰司副使,后被追封为“吉公”。
由此看来,元代以前的山西吉氏,要么就是祖籍山西的本地人,要么就是祖籍陕西冯翊后迁徙山西的。
按明代以后的民间吉氏家谱记述:
(1)江苏丹阳吉氏家谱中说:北宋末年,山西汾州有吉氏三兄弟迁徙南渡,散居于江苏丹阳、镇江、苏州等地,丹阳始迁祖为吉福一、镇江始迁祖为吉福乾,丹阳、镇江吉氏的后代,有一直定居于此的,也有在明、清时迁居南京、苏北、浙江、安徽等地的;苏州吉氏后代不详。
(2)江苏泰兴、河南卫辉等吉氏家谱中说:北宋哲宗年间,其先祖由山西汾州南部迁居江苏苏州阊门,元末时又从苏州阊门迁居江苏泰兴延令环溪镇,泰兴始迁祖为吉燕居;泰兴吉氏的后代有一直定居本地的,也有迁居外地的,其中吉燕居的次子吉隆于明洪武五年迁居河南卫辉。
(3)湖南安化、临澧、重庆潼南、四川内江等吉氏家谱中说:北宋末年,其先祖由山西洪洞迁居吴西豫章(今江西南昌),元末时又从江西迁居湖南,湖南始迁祖为吉昆元,其后代散居于湖南岳州、浏阳、溆浦、安化、临澧、辰州、界亭等地;吉昆元的一个儿子吉忠善于明永乐二年由湖南溆浦迁安化,吉忠善的后代吉显文于清康熙三十六年又从湖南安化迁居四川蓬溪(今重庆潼南),其中有一支迁居于四川内江白马镇。
(4)江苏宝应、金湖等吉氏家谱中说:其先祖是山西北廷(庭)人,元末时迁居苏州阊门,苏州始迁祖吉昌是湖南始迁祖吉昆元的从弟,吉昌在明洪武年间曾任监察御史,后被谪至海南儋州;吉昌之孙吉福(吉福四),于明初时从江苏苏州迁居宝应黄城沟;吉福的后代有一直定居本地的,也有迁广东连州的;吉福的七世孙吉鸢、吉鹏弟兄二人,于明嘉靖年间从江苏宝应迁居金湖丁宁庄。
... 1、云阳吉氏镇江丹徒支的始祖为吉福乾。北宋靖康年间(1126),为避战乱(宋金之战),福乾公与其两个从兄弟一起,从山西汾州迁徙江南。福乾公定居于江苏镇江,占籍丹徒(其从兄吉福一占籍丹阳),其后代形成了镇江丹徒吉氏。到了清代初年,镇江丹徒与丹阳两大支吉氏联宗,合称云阳吉氏。
2、本宗谱中各项内容是根据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云阳吉氏家乘.七修宗谱年表卷之十二》和清光绪九年(1883)《云阳吉氏家乘.八修宗谱年表卷之十六》而编排的。本宗谱的起止时间从北宋靖康起至大清光绪止,即公元1126年—公元1883年,跨时750多年。
3、云阳吉氏镇江丹徒支17世的吉世禄,于清乾隆年间举家迁居于安徽天长,形成了天长分支。本宗谱表中有☆号者为吉氏天长分支的直系祖先。
4、为避战乱(清军与太平军之战),云阳吉氏镇江丹徒支20世的吉森、吉棣、吉槐、吉楷和21世的吉煜、吉烺等族人,于清咸丰——同治年间(1851—1865)举家迁居于苏北东台县城内,形成了东台分支。本宗谱表中有*号者为吉氏东台分支的直系祖先。
5、为避战乱(清军与太平军之战),云阳吉氏镇江丹徒支20世的吉兆鳌,于清咸丰年间(1851—1861)携子吉顺龄(21世)等,举家迁居于苏北兴化县,形成了兴化分支。本宗谱表中有#号者为吉氏兴化分支的直系祖先
我祖父和曾祖父来自东台,应该是这一支了。居然能找到这些,如果今年过年有时间我想去看看了
中华吉氏歌
.
中华吉氏,庄敬自强;五千余年,源远流长。初始源头,有曰吉方;汾水之西,黄河之旁。驯养骁骏,神马腾黄;以木造车,始自吉光。万水朝宗,归绪炎黄;胙土命氏,姞姓发祥。后稷元妃,贤惠端庄;繁育周先,周姬兴旺。密雍鄂燕,四姞齐翔。密在甘南,雍聚陕疆,鄂迁湖北,燕处河阳。密须大鼓,声震天堂;三女投江,宁死不降;康公殉国,灵台高葬。雍山雍水,吾祖开疆;雍父作臼,美我稻粱;雍鬲雍鼎,永宝永藏。鄂侯谏纣,正义堂堂;位列三公,身瘁国殇;文武吉甫,为宪万邦;诗颂风雅,歌咏史章;西逐严允,东戍洛阳。伯倏封燕,浚水泱泱;姬姞联姻,奕世恒昌;燕姞梦兰,郑国添祥。蹶父孔武,传节八方;韩姞永好,感戴汾王。秦行郡县,新政登场;姞复为吉,省略女旁。两汉魏晋,及至隋唐;陕豫晋鄂,我族故乡;吉家郡望,冯翊洛阳。吉本卫汉,不畏强梁。吉朗尽忠,忠德为堂。吉挹尽德,勇战苻王。鹿皮系梦,兆禄兆祥。孝童擂鼓,肃政登堂。英贤辈出,祖德弥彰。香山九老,吉皎其行;齿德高劭,万古流芳。大历十才,诗满帝乡;中孚文采,神州共仰。永嘉祸乱,五代残唐;宋弱元狂,中原板荡。吉氏族人,星散八荒。西口关东,烟尘扰攘,吉州洪洞,梦里乡邦。两迁鲁冀,六徙南方;或奔苏皖,或入川湘;吴山越水,白下丹阳;吉氏宗亲,重振纲常,传续文明,再写华章。仕兴抗金,因功为将。和全奋起,义帜高张,勇抗蒙元,隶属天祥。天祥就义,南宋灭亡。将军归隐,武夷山乡,开基建邑,裔发琴江。大明洪武,骁骑二将,吉协吉劦,远戍盘江;保境安民,扫灭元梁;族群和乐,滇池欢唱。吉家苗裔,云贵蕃昌;江山一统,创业他乡。通海镇雄,伯仲同光;功勋彪柄,青史流芳。忠勤监察,御史吉昌。惟善攻书,立志自强。吉惠爱民,吉禹贤良。廉明清正,太守吉棠,入祀乡贤,俎豆馨香。亮初吟草,诗画双扬。东南才俊,不亚前唐。兄携弟侄,三登金榜,翰林太史,黼黻文章;四库全书,梦熊擎纲,入宴千叟,名倾将相。金粉东南,吉氏飞航,繁星璀粲,照耀四方。故国精英,崛起雍梁;允迪雄才,丕振四方;布政学政,政绩优良。长清长捷,后来居上;翰林进士,敬职朝堂。冯翊徽声,依旧高扬。赣粤闽桂,骏马行行;中孚后裔,奋发图强。吉安吉水,大历冠裳;吉村吉屋,识我汉唐。宝公善择,立籍浏阳,吉暨同根,棣萼芬芳。崐公后裔,发迹三湘,叙安诸邑,远及川康。茂公善咏,敬胜兴庠;八坤长乐,举世无双。千公高卧,松竹仙乡;六士峥嵘,光耀彭坊。学孔居闽,莆邑龙骧;蛟游琼海,黎汉呈祥。大升大文,诗怀浩荡;琼崖文运,双璧辉煌。义公彰义,创业宾阳,胡吉同周,三拱情长。东江西江,兰桂齐芳;竹林枫树,并发祺祥。仕明亮节,日月重光;吉田砺志,七子翱翔。北流扶来,白马镗镗;盛兴骏业,大仑大旺。玉林贵港,兴业琳琅;木格通曹,班凤朝阳。竹楼才智,教育兴邦;南国武训,百姓赞扬。吉氏四雄,金田鼓浪,天京建国,三王一相。辛亥风流,归于北洋;军阀混一,老蒋为王。列强环伺,日寇猖狂;鸿昌驱虏,威震蒙疆。星文抗敌,永定河旁;大刀慷慨,举国昂扬。八年血战,鬼子投降。中华故国,名列四强,洗雪国耻,屹立东方。山河再造,我族荣光。港澳回归,台澎路畅,金瓯宝鼎,五洲共赏。古往今来,吉人天相;天佑辛勤,福附忠良。吉氏薪传,瓜瓞绵长。祖德同钦,祖训毋忘:团结互助,爱族爱乡;修身齐家,为国争光。敦亲睦友,孝敬爹娘;为善邻里,平和谦让。业精于勤,毁之于荒;好学上进,争作栋梁。不沾赌毒,不涉黑黄;扶贫济困,驱暴安良;见义勇为,当仁不让。吉家吉业,和谐畅旺;千秋万载,地久天长!
(中华吉氏传人华芳、世芳,于丙戌年七月七日,再拜列祖列宗,敬诵)
评论: 12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8969
5#
怎么说了半天 苏州的那一支几乎什么也没有说呀 我们是海安的 据家谱记载 是从苏州过来的 苏州一支的吉姓本家请过来列队!
4#
刚刚打电话问了我爸爸,证实我们家是从兴化戴南迁到黄桥的,有上述第五支分系的兄弟请与我联系,谢谢!!
地板
我老家泰兴(黄桥)的,我奶奶是兴化人,这么说我们是兴化吉姓分支了??15335282522,吉鸣斌
发表评论
QQ:370605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