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暴之门(Грозовые ворота)

 





车臣叛军的60迫击炮


车臣叛军的狙击手


空中火力支援


车臣叛军不计较伤亡的冲锋


步兵和战车的协同作战


高射机枪平射


车臣叛军最为有效的近距离火力压制


俄陆军AGS-30式30 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


SVD狙击步枪在寻找对方的火炮操作手


使用VSS “Vintorez”微声狙击步枪的俄特种部队在抓捕车臣头子


给我印象极其深刻的PK通用机枪,火力大,稳定性好。而且作为近距离支援真实太强悍了!

 

2006年俄罗斯最新战争动作电影,改编自俄国战争报告文学<连队消逝在天际>,讲述一个真实的事件,2000年2月俄某空降师6连在高加索与车臣匪军的战斗,最后85名官兵英勇牺牲了。影片由《第九纵队》原班人马倾力打造,多位动作男星联合出演,有安德烈·卡拉斯科(《土耳其式开局》、《第九纵队》、《俄罗斯大亨》)、米盖尔·普莱切科夫(《第九纵队》)、米盖尔·叶弗里莫夫(《第九纵队》、《国家顾问》)、丹尼尔·斯塔科霍夫(《情迷彼得堡》)等等。《风暴之门》实际不是电影,而是一部剧集,四集总计210分钟。这部战争题材的剧集讲述车臣战争中俄罗斯官兵一段著名的以弱胜强的守卫战。

【片名】:Грозовые ворота
【译名】:风暴之门
【导演】:Андрей Малюков 
【主演】:安德烈·卡拉斯科 Андрей Краско
【主演】:米盖尔·普莱切科夫
【主演】:米盖尔·叶弗里莫夫 Михаил Пореченков
【主演】:丹尼尔·斯塔科霍夫
【类型】:战争
【片长】:210分钟
【国家】:2006俄罗斯
【格式】:DVD-RMVB/700k
【字幕】:简体中文字幕
【语言】:俄文

【影片简介】故事发生在切克尼亚(Chechnya)叛乱时期,由陆军上尉多洛宁(Doronin)带领的战斗连,被派到一个四面环绕巨岩的狭窄山区,他们的首要任务看似很简单,即阻止一伙叛军匪徒通过这个峡谷。士兵们希望这次任务一切都能顺利,他们当中的一些人被解除职务,一些作着随时离开的打算,另一些人则期盼着爱人的来信……没料到由泰姆拉兹率领的叛军达到1000人,并很快地进入了他们所在的阵地,冲突迅速变成了一场血腥的肉搏战。这些俄罗斯战士们能否坚持信念,与十倍数量的叛军战斗到最后一口气吗?

转贴:【影片评论】《风暴之门》的故事背景取材于车臣战争中的真实战役。车臣叛军与俄罗斯政府军的常年战争一直是神秘和遥远的,而这部电影就将这个局部战争的细节平铺直述的摆在了观众眼前,即使是用于历史参考都有眉有眼。片中车臣叛军的组织性、对战争的专业性和哈萨克军人的凶残本性确实让人佩服当时普京总统对待车臣叛军绝决的魄力。更令人兴奋的是,片中前苏联常规军备的集体亮相是军事爱好者难得一见的诱人场面。以前从美片中看到了苏联制式武器不仅单一而且缺乏认真的描写,这对军事迷来说是一种遗憾。但本片可谓是苏式常规武器的集体检阅,从制式步枪AK74到米24雌鹿武装直升机,这些闻名世界的经典武器被无限度全方位的予以展现。片中“米 24”强大的攻击力第一次作为电影镜头有着强大的视觉震撼,了却我一桩曾经的心愿——“这个和阿帕奇直接对抗的家伙到底威力如何?”影片的战争场面相当真实客观,并且具备很强的可看性。片中寻找狙击手的一幕战争戏扣人心弦又惊险刺激,而森林中的侦察分队的遭遇战短兵相接之处惊心动魄,凶险之极。而最终的大决战宏观壮伟且触目惊心。由这些场面构成的《风暴之门》对于军事题材的爱好者来说完全是当下少有的选择。个人认为,这部影片是前苏联常规武器和作战模式最全面系统化演练的一部战争电影,尤其对于军事迷来说。

本片从风格上仿佛是美版《兄弟连》和国产《亮剑》的组合。三个半小时的电影从俄军官兵的个人角度将战役从开始一直细化到结束。影片利用大量的闪回镜头交待人物的背景心理,而战争场面拍摄得宏大并且客观真实。《风暴之门》实际是俄罗斯的主旋律电影。影片同样带着些许的官方色彩,讴歌国家的荣誉和政府的伟大(这应该是主旋律电影的内核吧)。《风暴之门》的摄制手段并不高明,运用的技巧也很古老。但剧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社会背景以及个体的精神力量都被渲染得合情合理,观后的感觉是感叹俄罗斯官兵为国而战的高风亮节。相对于国产主旋律题材的影片,《风暴之门》的摄制和创作真是需要国内相关人士和官员学习。终究真实可信没有形式主义教条主义的电影可以获取观众的心。

这部战争片虽然在表现手法上过于老套,但对各种细节的真情流露之处还是比较自然,况且还有真实的大量的专业的战争场面作为电影的突出卖点。因此,过一次战争瘾或了解一段历史都是观看本片的乐趣所在。可能由于主旋律的因素,影片并没有对车臣战争进行必要的反思,也没有对和平作出期盼和憧憬。这不得不算是一种遗憾。

================

“风暴之门”看车臣:俄罗斯的阑尾炎

  最近,网络上一部专门描写俄罗斯第一次车臣战争中卡罗戈尔丘克村惨烈战役的电影风暴之门再次掀起了关注俄罗斯车臣战争的热潮。笔者有幸曾于2004年随我军考察团赴俄罗斯北高加索联邦访问,管窥车臣问题。
  
  车臣 (Chechen) 是俄罗斯联邦领土,位于高加索山脉北侧,与格鲁吉亚隔山为邻,面积约1. 5万平方公里。首府格罗兹尼 (Grozny) 是在1818年建立的格罗兹尼城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车臣人骁勇善战,信奉伊斯兰教。由于战争等原因,大部分居民迁出未归,人口由1989年的40.1万锐减到1999年的15万。2000年2月登记注册的居民为9833人。
  
  有关车臣人的最早记载是在7世纪初以前。“车臣人”这一称呼最早源自阿尔贡河边的“大车臣”这一村庄的名称,以后逐渐成为车臣民族的族称。车臣人自称“纳赫乔人”,即“平民百姓”的意思。车臣人在13世纪遭受蒙古-鞑靼人的侵袭,14世纪末又遭到中亚帖木儿帝国军队的蹂躏。直到15至16世纪金帐汗国解体后,车臣人才开始从山区向平原迁徙。16至19世纪,伊斯兰教开始传入车臣。在17至18世纪之交,车臣开始成为波斯、奥斯曼、俄罗斯三大帝国争夺的对象,此后车臣经历了长达两个多世纪的血腥残酷的战争。19世纪,沙俄经过40多年的高加索战争于1895年把车臣并入帝国版图。1922年11月成立车臣自治州。1934年1月车臣与其西邻印古什合并,1936年12月改成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二战期间,苏联政府以车臣人同德国侵略者合作为由,把许多车臣人强行迁出家园。当时有38.7万多车臣人和9.1万多印古什人被驱逐到中亚和西伯利亚。直到1957年1月9日,苏联最高苏维埃才决定恢复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的建制,归俄罗斯联邦管辖。
  
  1991年9月6日,即在苏联发生“8·19”事件不久,苏联空军少将、车臣人杜达耶夫于9月6日依靠武力推翻了当地的苏维埃政权。10月,车臣举行了共和国总统和议会选举,杜达耶夫当选车臣总统。11月,即在苏联解体的前夕,杜达耶夫颁令成立“主权国家”车臣共和国,并很快组织了车臣国民卫队。从此,以杜达耶夫为总统的车臣既不签署1992年的俄联邦条约,也不参加1993年的俄罗斯议会选举,在“独立”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俄罗斯当局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于1994年12月出兵车臣。但是车臣武装一直拒绝放下武器,致使这场内战持续了20个月之久,杜达耶夫在这场战争中被打死。1996年8月,俄联邦政府同车臣签署了哈萨维尤尔特协议,将“车臣的地位问题”推迟到2001年解决。1996年底,即车臣非法武装在俄境内先后制造两起重大劫持人质事件后,俄军被迫撤出车臣。1997年1月,阿·马斯哈多夫当选车臣共和国总统后,仍然坚持车臣是“独立国家”。1997年5月,俄联邦与车臣签署和平与相互关系原则条约。但是,车臣领导人始终未放弃其分裂之路。
  
  为彻底解决车臣问题,俄联邦当局于1999年出动10万大军,对车臣进行封锁和展开军事打击。经过空中轰炸和地面围剿,大股车臣非法武装被消灭,俄军几乎控制了车臣全境。但是,剩余的非法武装化整为零,部分残余潜入格鲁吉亚潘基西峡谷。他们在车臣内外采取游击战术,频频进行暗杀和恐怖活动。特别是2002年后半年,车臣非法武装分子活动猖獗,袭击俄军哨所,炸毁军车,击落俄军直升机。8月,俄军一架米-26直升机被车臣武装分子击落,造成100多名军人丧生。10月23日晚,50多名车臣恐怖分子持枪潜入莫斯科轴承厂文化宫,劫持了正在听音乐会的700多名观众和100多名演职人员。26日,俄特种部队发动解救人质行动,救出750多名人质。这期间,除50名武装分子被击毙外,另有129名人质丧生。
  
  近几年间,车俄双方始终兵戎相见,虽经历几翻领导人的更迭,可是车臣武装力量依旧保持了20000人左右的规模,轻武器与俄军差距不大,没有空军和海军力量,在北高加索地区的崇山峻岭之中与俄军进行艰苦惨烈的游击战。截至2006年3月份,俄军公布的车臣战争阵亡人数已达5000余人,伤31800余人,车方则没有公布统计数字。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车臣问题仍将继续困扰俄罗斯巨人,成为俄罗斯联邦这个肥硕身体上的阑尾炎,割之可惜,不割则饱受痛痒之扰!!

=============================================

故事的真实大背景:

滴血的高加索-车臣战争实录2:第二次车臣战争 签署停火协议为车臣分裂分子赢得了喘息的机会。几年来,车臣名义上未脱离俄联邦,但拥有事实上的独立。马斯哈多夫于1997年1月27日日出任车臣总统,但实际的兵权却掌握在车臣非法武装力量总司令巴萨耶夫手中。车臣武装分子走私武器、贩毒、绑架人质、训练恐怖分子,使车臣成为一个“巨大的恐怖主义营地”,给俄罗斯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造成更大的威胁。1999年8月初,经过精心的准备后,巴萨耶夫率领几千名武装分子潜入达吉斯坦南部村庄,并于8月10日成立所谓的“达吉斯坦穆斯林国家”。
士可杀,不可辱。忍无可忍的俄国拍案而起,第二次车臣战争爆发了。
1999年8月7日,车臣武装分子入侵达吉斯坦南部地区,俄军以北高加索军区为基础建立联合军队集团奋起平暴;俄军使用航空兵和炮兵猛烈打击匪徒,地面部队采用特种战术进行围剿,在此期间,俄军取得了歼敌千余人的胜利,到25日全部收复了被车臣武装分子占领的村庄,基本肃清了达吉斯坦境内的车臣武装分子。9月30日,俄军从东、北、西三个方向向车臣开进;10月2日,俄内务部部队占领车臣境内第一个村庄---波洛兹基诺夫斯卡亚;俄军第一副总参谋长马尼洛夫上将宣布,俄军已从几个方向进入车臣并向纵深推进;14日,联合军队集团代表宣布,俄军先头部队已距格罗兹尼20-25公里;10月15日,联合军队集团总司令卡赞采夫上将宣布,16日进 入战争第二阶段。
1999年10月16日至12月3日:战争进入第二阶段:挺进格罗兹尼。
1999 年10月16日,联合军队指挥部宣布,58集团军将控制那兹拉尼---格罗兹尼公路;17日,航空兵和炮兵对数个城镇和村庄的武装分子进行打击;联合军队集团代表宣布,俄军已控制45个居民点;29日,俄国防部宣布到11月底结束车臣的主要战斗行动;11月9日,俄内务部军队第一副司令巴尼科夫宣布,遂行车臣战斗行动的内务部部队达到25000人;12日,俄军占领车臣第二大城市古捷尔梅斯;1999年12月3日俄军宣布剿匪军事行动进入第三阶段。在第二阶段的战斗行动中,俄军解放了车臣境内119个居民点中的98个,控制了车臣三分之二的地区
1999年12月3日到2000年2月:战争进而到第三阶段,包围和攻打格罗兹尼  12月6日和8日,俄军分别攻占车臣第三大城市阿尔贡和乌鲁斯马尔坦,完全封锁格罗兹尼;9日,俄军开辟南部作战方向,追击退向山区的敌人;10日,俄军向格罗兹尼守敌发出通牒,并为平民开辟撤出格罗兹尼的安全走廊;15日,俄军先头部队在格罗兹尼东郊占领阵地,马尼洛夫宣布,计划2000年2月底结束剿匪作战;22日,联合军队集团总司令卡赞采夫宣布,两至三周后俄军将控制车臣南部山区;25日夜,俄军总攻格罗兹尼,特种快速反应支队、特警和内务部部队在甘塔米洛夫指挥的车臣民兵配合下从东、东北、西北方向攻入格罗兹尼;与此同时,俄军继续在南部山区打击敌人;2000年1月1日俄代总统普京亲自驾驶Su-27战机到北高加索前线犒赏作战官兵;1月10日,车臣武装分子反攻阿尔贡和沙利;18日,俄军恢复攻打格罗兹尼,作战部队在车臣民兵配合下向市中心推进,解放第一、第三、第四和部分第六小区;期间俄军58集团军作训处长、"北方"军队集团副司令马洛费耶夫少将阵亡;20日,俄军攻占格市中心附近的米努特卡广场;但由于准备不够充分,使穿着绿色作训服的俄军在白色的雪地里成了绝好的目标,导致了大量的士兵伤亡。21日,俄军征调特种部队前往格罗兹尼作战。22日,俄军控制了格罗兹尼5个小区和部分其它地区;控制区逐渐扩大。26日,俄军包围车臣南部和西部的武装分子,基本上切断了匪徒向境外渗透的道路;29日;俄第325直升机团团长尼古拉·马伊达诺夫上校阵亡。 2月1-2日战斗中,俄军击毙车臣前总统杜达耶夫的侄子等4名非法武装"战地司令",非法武装首领巴萨耶夫触雷,右脚被炸断,双手和头部受伤。2月4日,俄军将国旗插上格罗兹尼市中心车臣政府大楼;
2000年2月6日俄代总统普京宣布,车臣军事行动结束后,俄军将有计划地撤出车臣,但要在车臣长期驻扎一个师;8日,俄军击毙车臣副总统阿尔萨诺夫;9日,卡赞采夫宣布,俄军已进入歼灭车臣山地匪徒的最后阶段;11日,俄国防部长谢尔盖耶夫宣称,俄军已封锁了阿尔贡峡谷通往格鲁吉亚的出口,控制了该峡谷的战略要地;俄军占领车臣南部城市伊图姆卡列;俄政府表示不与车臣领导人进行谈判。俄军的剿匪行动将继续下去。
然而,由于俄军的一次失误,使得相当一部分车臣武装分子突围成功,躲进了山里,随着春天的来临,光秃秃的山地将变得枝繁叶茂,因此为车臣武装分子的隐匿提供了很好的掩护,俄军的清剿行动将变得更加艰难。此后,俄-车双方进行了断断续续的清剿、伏击的战斗。到2000年6月中旬,战争基本上平息了下来。
第二次车臣战争,据俄军第一副总参谋长马尼洛夫称:至2000年6月15日,俄军和内卫部队亡2091人,伤5962人。以相当于前次三分之一的代价,就取得了全面的战争胜利。今次战争,俄军充分吸取了上次战争的教训,准备充分,战术、指挥灵活,放弃了以往用大量的兵力来进攻,取而代之的是大量运用了特种部队精干的内卫部,用猎杀的方式对付车臣武装。同时,俄军吸取了美军在海湾和科索沃的作战经验,大量地使用了高科技、高精度的武器,摧毁了车臣许多的军用、民用目标,大量地杀伤其兵员,然后才让步兵进行下一步的作战行动,有效的减少了部队的伤亡。同时俄军还加强了对信息、情报的收集。迫使车臣武装连电台也不敢使用,大大地削弱了其战斗力。
2001年1月22日,俄总统普京宣布俄军全面从车臣撤军,俄军的作战将从大量的歼灭非法武装转为反恐怖行动。由1.5万人组成的第42师和内外部的一个由6-7千人组成的旅将长期驻守车臣。
第二次车臣战争由此已告一段落,但车臣的非法武装并没有完全清除干净,高加索的民族问题也没得到很好的解决,因此,车臣依然危机四伏,下一次的战争何时会再次爆发,谁也无法保证,但问题不解决,总还会有爆发的那一天……

==============

这部电影的原型:

这部电影的真实事件:

七六六高地保卫战——《我所亲历的车臣战争》

[俄]根纳季·特罗舍夫
本书作者在车臣战争期间任俄罗斯北高加索联合集群司令,作为一个经历了两次车臣战争、参加过同达吉斯坦瓦哈比教派战斗的职业军人,抱着将自己所看到的事实公布于众的决心,写下了这本以作者日记为内容基础的书。让我们共同在书中回望那个历经炮火洗礼的格罗兹尼吧!
“在无名高地上,一个陌生村子附近”乌鲁斯克尔特。这个车臣山村的名字有如一根利刺,时时刺痛着我的心。2000年的残冬,空降兵部队第76普斯科夫师第六空降兵连与数量将近二十倍于己的敌人进行了一场实力悬殊的战斗。
如今,当围绕着六连悲剧的流言和臆测的狂风暴雨似乎已经平息的时候,想必许多人都很想知道,那年冬末春初在不幸的766高地实际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2000年2月,我们给匪军准备了一份不愉快的意外礼物,在他们的后方纵深伊图姆卡列地区空投了一批战术伞兵。这一来便截断了匪军当时通过伊图姆卡列至沙季利的山路补给武器弹药的主要通道,这条路是原全俄各地的数百名“奴隶”在冲锋枪口下被迫为匪徒们修筑的。在高加索的崇山峻岭上组建的中部集群,将那些由于出乎意料而惊惶失措的敌军沿着阿尔贡峡谷往下驱赶,即从俄罗斯与格鲁吉亚边界往北赶向“狼关”方向。再往下便是一马平川了。叛匪头目们明白,在平原上他们企图进行武装抵抗的一切尝试都注定会失败。因此他们便分散为几支队伍。格拉耶夫将他的匪帮带到西南方自己出生的村庄共青村也就不足为奇了。根据侦察报告,哈塔布指挥的阿拉伯雇佣兵和车臣瓦哈比教派分子则往东北,朝达丘博尔佐伊和佐内方向转移。
哈塔布要想在遭到我军部队四面八方钳制的这一地区寻找一个突破口,说轻点也是可能性有限。为了突围到韦杰诺地区(这个阿拉伯黑人在那里有一个遍布各地的山区小基地网),他必须要么沿着沙罗阿尔贡河道,要么沿着其支流阿巴祖尔戈尔河道,向上朝谢利缅陶津运动、沿着又陡又滑的山路转移不仅十分危险,而且很费时间。
然而我们当时却未能估计到,敌军会耗费极大的精力冒险向东突围。各路匪徒终于得以会合。巴萨耶夫、阿尔萨诺夫、巴库耶夫等一批战地指挥官的匪帮和达吉斯坦伊斯兰共同体的一支队伍,都与几支阿拉伯雇佣军“混合”到了一起。后来查明,当时乌鲁斯克尔特地区集中了将近一千五百名训练有素的匪军。
2月28日,根据东线集团军的命令,第104近卫空降兵团的团属战术队接到一个任务:次日14:00前赶赴乌鲁斯克尔特东南四公里处的阵地。该团的一部分兵力则封锁谢利缅陶津居民点地区,阻止敌军从马赫克特、基洛夫——尤尔特、埃利斯坦日、韦杰诺等方向突围。然而匪徒们已慌不择路地一头闯了过来。
首先经受抗冲击强度考验的是以瓦西里耶夫上尉为首的第三连的空降兵们。他们已占领乌鲁斯克尔特以东五公里处的几个制高点。匪徒们一再试图沿着阿巴祖尔戈尔河道冲破该连组成的火力体系突围,结果都未能成功,遭受了相当大的伤亡。这时,第二营的部队一时尚未投入公开的火力还击,只是控制着沙罗阿尔贡河谷上方的几个制高点。
为了防止匪徒潜入沙罗阿尔贡河和阿巴祖尔戈尔河之间的山地,第104团团长命令第6连连长莫洛多夫少校再占领乌鲁斯克尔特近旁的一个制高点(伊斯特科尔德)。由于连长头天刚刚调来,尚未来得及和连里的人认识,只好由第二营营长马尔克·叶夫秋欣率领部队。在类似的作战环境里,真正的军官们都是这样做的。
空降兵们面临着不小的考验。当时需要在有限的数小时内,全副武装踏着冬季光滑的山间小路,完成向指定地点的急行军。除此之外,还要带上新营地所需的沉重装备——帐篷和小铁炉;没有这些东西,冬天在山区根本无法生存。
尽管近卫军战士们紧赶慢赶,结果仍然未能按时抵达伊斯特科尔德。
就为这个原因,我也受到了责难:为什么不用直升机将伞兵们空投到预定的地区?的确,当天的天气条件允许这样做,而且我们的直升机驾驶员也常常能创造奇迹。但是要实现这种操作绝无可能,因为经过空中侦察,在古老的高山森林中根本找不出一块适合空降的场地。

2月29日中午,当第6连的主力还在766高地上时,沃罗比约夫上尉指挥的轻装前进的5人侦察组已经眼看就要抵达伊斯特科尔德高地了。可是他们在山麓发现了敌人的一支先遣巡逻队,据事后查明共有20名雇佣兵。
我军侦察员利用起伏的地形隐蔽地接近敌人,向他们投掷手榴弹、但侦察组因此而暴露了自己,只好朝连队主力急速后撤。好几支敌军队伍尾随他们接踵而来,企图从西侧包抄侦察员们。连长莫洛多夫少校率领部分空降兵前来援救自己人。然而这场遭遇战的实力太过悬殊,因而空降兵们不得不背着伤员返回766高地。
正在这个时候,我们成功地截获了哈塔布与巴萨耶夫的无线电通话。
这时候匪徒们分成数量大致相当的两路人马,分别沿着沙罗阿尔贡河和阿巴祖尔戈尔河前进,从叶夫秋欣所部驻守的766高地的两侧迂回。他们隐蔽地行进,没有命令绝对禁止开枪。但空降兵发现了他们。这160名匪徒一直在追赶后撤的沃罗比约夫和莫洛多夫的小分队。
正在这时候,哈塔布下达了命令,要求以各种火力杀伤尚未来得及掘好掩体的空降兵。一场极其猛烈的火箭炮射击开始了。火力袭击之后,敌人第一次向近卫军战士们提出缴械投降以换取保全性命。然而此时此刻空降兵们没有一个人胆怯,没有畏缩不前,绝不肯屈服于敌人的挑衅。尽管在类似的情况下,严格说来,每个人都可以自己为自己拿主意。在空降兵拒绝投降之后,战斗以更大的力度重新爆发。
嗣后某些对军事一窍不通偏偏又爱轻易下结论的政界精英人士,却连连兴师问罪说:为什么不使用陆军航空兵、炮兵的火力?而且还责怪作战指挥部门“置空降兵们于不顾”,在叶夫秋欣的队伍中连一个炮兵校正手也没有派。我明白这纯属感情用事,不过将心比心,诸如此类的指责也完全可以理解。然而事实所表明的情况却迥然不同。
从2月29日中午到3月1日凌晨,第104团的炮兵们曾将1200发(!)炮弹“倾泻”到766高地所在的区域。一夜之间就发射出900发之多!炮筒上的油漆都烧焦了,后坐力垫破裂并开始流油。形象地说,大炮已经挺不住了,而被团团围困的空降兵们却没有屈服。
炮兵校正手组长、自行火炮营营长维克多·罗曼诺夫大尉当时就在高地上,与叶夫秋欣营长共同校正炮兵团炮手们的火力。炮兵团长亚历山大·托乐斯特克整整一昼夜都和他们保持着通讯联系,将一发发炮弹打到被围困的空降兵指定的地点。罗曼诺夫甚至双腿被迫击炮弹炸断之后,仍然在不停地召唤炮兵火力。
列兵符拉德金眼看着伤员被严寒冻得痛苦不堪,便决定从弃置在高地斜坡的睡袋后面出击。他的这次尝试使他遭到了厄运。步步近逼的匪徒们发现了这位近卫军战士,残酷地拷问他,用冲锋枪托打他,打得他周身血肉模糊,失去了知觉。敌人以为他已经死了,便将他扔到雪地里。然而这位备受摧残却英勇不屈的俄罗斯士兵被夜间的严寒冻得清醒过来之后,竟然设法找到了自己的机枪,带着它突破重围返回了自己的驻地。
空降兵部队司令员眼见得伤亡惨重,完全明白整个局势的悲剧性质,为了援救自己被围困的战士,他命令一个空降兵连连夜赶赴战区。空降兵经过山地行军,试图渡过山间的阿巴祖尔戈尔河,却遭遇了伏击,只好在岸边设防固守。在炮兵团的火力掩护下,他们曾数次试图渡河,但全部归于徒劳,每次都被敌军猛烈的火力所阻。全连拼命厮杀,但冲到776高地时已是3月2日早晨了。
军方领导企图为被困的空降兵解围并将伤员从匪军的强大火力和两河之间复杂的山地环境中撤出的军事行动未能奏效。古老的山毛榉密林,占绝对优势的叛匪,战斗整个进展的情况,都使得难于出动直升机。而且通常的作战经验表明,同时使用空军和炮兵是极其危险的,极有可能造成机毁人亡。因此,对被困人员进行火力支援的重任主要由炮兵们担当。
3月1日6点10分,营长叶夫秋欣最后一次在无线电中呼唤向自己开炮。
事后我们来到这个高地时,不禁大为震惊:百年的山毛榉被炮弹和地雷拦腰斩断,有如被割草机刈过的草茎一般。我军120毫米口径的“诺娜”炮(自行火炮)发挥了巨大而宝贵的作用。为夺取这个高地丧命的400名哈塔布匪徒,大部分是被我军的炮弹炸死的。
副营长亚历山大·多斯塔瓦洛夫少校堪称创造了奇迹,他竟然在夜间设法绕过敌人的一道道警戒线,带领第4连的一个排深入重围去援助被困的第6连。以阿列克谢·沃罗比约夫上尉为首的侦察员和德米特里·科热米亚金中尉的侦察排英勇绝伦地与匪徒们浴血奋战。生还的士兵阿列克谢·科马罗夫说,他们甚至还与匪军展开肉搏,用工兵镐、刀子和枪托进行厮杀。
沃罗比约夫的双腿被迫击炮炸断了,一颗子弹击中他的肚子,另一颗正中前胸,但是他并没有退出战斗,而是一直拼杀到流尽最后一滴血。当3月2日清晨第1连冲上高地时,英雄的遗体余温尚存。正是这位大无畏的军官在战斗中击毙了伊德里斯——哈诺布的朋友和亡命徒精锐部队的指挥官。
经过这场酷烈无比的战斗,只有四名空降兵生还。从他们口中我们得知,他们的84位战友战斗和牺牲得多么英勇壮烈。他们胜利了,将近500名叛匪被阻断去路,遭到歼灭,尸横遍野。哈塔布匪军最终未能突围到谢利缅陶津,然后奔向韦杰诺。结果匪徒们来不及吃饱晚饭舒舒服服睡上一觉,就被迫像疯狗一般在森林中四处乱窜。我军的侦察搜捕部队时刻追击着他们,将疲于奔命的敌人——一消灭。数日之后在谢利缅陶津郊外,一支超过70人的大股匪徒整体投降,这在反恐战役中尚属首例。
近卫军战士谁也没有抛弃自己患难中的战友,谁也没有屈辱地接受敌人的投降命令。在那里,在766高地上我军的战斗队列中,并肩战斗着不同信仰的人——基督教徒和穆斯林,不同民族的人——俄罗斯人和鞑靼人、乌克兰人和犹太人……在那里,展现了几乎整个前苏联的缩影。
如今回忆起那场战斗的前前后后,我仍然在考虑是否能用直升机空投那些伞兵的问题,结果总是推翻这样的方案,认为那将是一场冒险。当时了解总共有多少恐怖分子以及他们的阵地所在吗?将伞兵空降到古老的山毛榉密林中意味着什么?增援的直升机真要是被叛匪击毁呢?可以贸然冒险吗?如果不知道你为了救一个连队却会牺牲另一个连队连同飞机和机组人员的话,那倒是可以……

=======

附部队原型:俄第76近卫空降师

  是斯大林格勒战役打出来的英雄部队,成立于1939年。苏联卫国战争期间,该师参加了奥德萨保卫战、克里木战役,并在斯大林格勒会战中获得了“近卫”部队的光荣称号。整个卫国战争中,该师有50多位官兵被授予了苏军最高荣誉——“苏联英雄”称号。1946年,该师被改编为空降师。

第二次车臣战争中,该师所属104伞兵团二营的96名官兵与2000多非法武装分子激战3天3夜,紧急关头,身负重伤的营长向指挥部喊出最后一句话“向我开炮!”此战共有85名官兵阵亡,该师英雄事迹被载入史册。

看了上面的原型介绍,感觉更像是在说另一部片子《爆破》



[本日志由 西马 于 2006-08-04 10:40 PM 编辑]
上一篇: 王渭林:华山论电视
下一篇: 又一部关于车臣的碟——《爆破》
文章来自: 本站原创
引用通告: 查看所有引用 | 我要引用此文章
Tags:
相关日志:
评论: 4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3955
英雄无敌
英雄无敌[2006-08-14 09:44 AM | | | 219.142.175.97 | del | 回复回复]
4#
看完了,是个连续剧啊,里面都是美女啊,连长长得特别像欧文
没有看到那个榴弹发射器发挥的作用,最后一段的俄军炮击有点假
其实在俄军有这样的炮火还有飞机,这200号人完全可以守住那块阵地的,不停的炮火覆盖就行了吗。
还有一些细节没有交代清楚,有点遗憾
西马
西马[2006-08-04 11:17 PM | | | 222.188.187.50 | del | 回复回复]
地板
影片有很多感人的地方,尤其是影片尾声,萨沙带领20多个人从小路撤退是,戈利亚和柯思嘉留下来断后,戈利亚左臂受伤,子弹用尽,柯思嘉左胸左肋中枪,看着敌人冲上来,戈利亚准备用手雷“光荣”了,就在握着手雷的手要松开的时候,突然从后面伸出一双手握住手雷——萨沙带队回来反攻了!前来支援的队员高喊着“万岁”往前冲,萨沙没说一句话,紧紧握住戈利亚拿着手雷的手,刀疤脸看了看戈利亚,看了看前方。
如此的镜头语言,让我深深震动,既有热血的沸腾,也有鼻子的酸楚。
英雄无敌
英雄无敌[2006-08-04 10:27 PM | | | 221.218.62.61 | del | 回复回复]
板凳
后面一段文字看过了,但还是看了一遍
PPK班用轻机枪用了几十年了,东欧国家也在用,说明真的不错
俄罗斯人拍战争片向来不错
二战系列,阿富汗系列,车臣系列,都是不同时期我看得比较多的
西马
西马[2006-08-04 09:06 PM | | | 222.188.187.50 | del | 回复回复]
沙发
无意间租的一部新片,我有开着电视或DVD睡觉的习惯,昨晚1点多为了催眠而看的,不成想一看3个半小时,一直让我捱到4点多,看得我清醒白醒的,觉都不想睡。平凡而卓越的镜头语言,展示了真实的战争场面,穿插闪回着情感的记忆,觉得是一部比《第九纵队》更值得收藏的好片!
发表评论
昵 称:
密 码: 游客发言不需要密码.
邮 箱: 邮件地址支持Gravatar头像,邮箱地址不会公开.
网 址: 输入网址便于回访.
内 容:
验证码:
选 项:
虽然发表评论不用注册,但是为了保护您的发言权,建议您注册帐号.
字数限制 5000 字 | UBB代码 关闭 | [img]标签 关闭